#文献分享# 适配体高灵敏检测大肠杆菌,这是一个好的应用场景么?
推荐语

今天给大家推荐这篇文章,主要是想和各位同行探讨一下,适配体用来检测病原菌是一个好的应用场景么?
这里给出的检测限能到1CFU/ml, 一个大肠杆菌运动到传感器表面被捕获,被探测需要多久?会不会存在太大的随机性?希望各位能够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。我们也希望这个平台成为大家交流的一个平台,而不仅仅是当成一个论文看板。
今天介绍一篇最新发表在Microchemical Journal上的文章Label-free impedance-based aptasensor for Escherichia coli detection in real matrices。主要介绍了一种用于检测大肠杆菌(E. coli)的新型无标记阻抗适配体传感器的开发,该传感器具有低成本、便携、快速等优点,有望在公共卫生和安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
研究背景
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无害,但某些致病菌株可引发严重感染。传统检测方法耗时且昂贵,迫切需要快速、灵敏、经济且能提供实时结果的检测方法。适配体作为生物识别元件,具有成本低、易于生产、特异性强等优势,通过 SELEX 技术筛选得到特异性的适配体,在生物传感领域备受关注。无标记型适配体传感器具有无需昂贵材料和复杂功能化程序等优点,阻抗测量型无标记传感器在亲和力传感器中具有独特优势。
研究目的
开发一种用于检测大肠杆菌(E. coli)的新型无标记阻抗适配体传感器。
研究内容
1.传感器工作原理

图 1. 传感器的制备过程及其工作原理。
基于电化学阻抗谱(EIS),利用适配体与目标细菌结合时阻碍电极表面电子交换,导致电荷转移电阻(RCT)变化来检测细菌,通过与空白溶液对比构建校准曲线。
2.电极功能化过程的电化学表征

图2.使用 10μM 适配体 P12 - 55 时,传感器电极在每个功能化步骤中的电化学测量结果。
基于电化学阻抗谱(EIS),利用适配体与目标细菌结合时阻碍电极表面电子交换,导致电荷转移电阻(RCT)变化来检测细菌,通过与空白溶液对比构建校准曲线。
3.适配体传感器的优化

图3.不同适配体对比及浓度和孵育时间对传感器的影响
4.传感器校准

图4. PBS - EM 溶液中,传感器对不同浓度大肠杆菌检测的相关电化学测量结果。
在含大肠杆菌的溶液中进行测量,得到传感器的线性范围(10⁰ - 10⁴CFU/mL)、灵敏度(30.5ΔRCT%/log [CFU/mL])和检测限(1.4CFU/mL),但在 10⁰CFU/mL 时传感器响应异常,需进一步探究。
5.低浓度下传感器响应的研究

图5.传感器在低浓度(10⁰CFU/mL)下高响应现象两组实验的校准曲线。
通过超声和过滤实验发现,低浓度下传感器响应部分源于细菌碎片和特定大小分子,可能是适配体与细菌碎片存在相互作用,但不影响对完整细菌的检测。
6.传感器特异性

图 6. 使用 10 mM 氧化还原探针(PBS:137 mM 氯化钠,pH 7.4)记录的奈奎斯特图,频率范围从 50 kHz 到 0.1 Hz,振幅为 10 mV。
测试传感器对 P. aeruginosa 和 S. aureus 的响应,表明传感器对大肠杆菌具有高度特异性,不受其他常见细菌干扰。
7.实际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

图7.传感器在不同实际样品(PBS、自来水、尿液)中对不同浓度大肠杆菌检测的奈奎斯特图及校准曲线。
在实际样品(自来水和尿液)中进行校准实验,传感器在尿液中表现与缓冲液相似,但在自来水中因离子浓度问题性能较差;同时测试了传感器对不同来源 E. coli 菌株的检测能力,证明其具有通用性。
8.传感器稳定性

图8.传感器对不同来源大肠杆菌菌株检测及自身稳定性评估的实验结果。
在 4°C 下储存传感器并定期校准,发现随着时间推移灵敏度逐渐下降,31 天后几乎失去对 E. coli 的检测能力,这可能是由于适配体自然降解。
研究结论
本研究开发的新型无标记阻抗适配体传感器在多种样品中检测 E. coli 表现出良好性能,具有高灵敏度、高选择性和一定通用性,但在复杂基质(如自来水)中的性能有待优化,且存在传感器重现性和低浓度检测等问题。
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提高传感器在复杂样品中的性能,探索新的适配体,扩大检测范围至其他细菌菌株或实现多目标同时检测。

Aptamy 10年专注核酸适配体筛选!
提供适配体筛选、亲和力检测等技术服务,合作咨询:

微信号丨aptamerHF
电话丨13965674386
官网丨www.aptamy.com
点击下方阅读原文